柳夫人说完还恶狠狠地剜了志觉一眼,什么高僧,把个粉团子一样的崔小眠折磨得皮包骨头。
“柳婶婶,我没事啦,只是出水痘才变瘦了,病好后就没事啦,您怎么来了?”
柳夫人是接到庙里送来的书简,通知她来接妙能回家的,这些俗家小弟子年龄都不大,一旦离寺都要由家人接走,以免中途有意外。
“妙能师兄今日就要返家了,柳婶婶你们终于可以一家团聚了。”
小光头的小嘴儿就是伶俐,柳夫人刚才还是满脸的不高兴,现在却是掩抑不住的欢喜,这个小兄弟一直是全家人的心病,整日担心他会心血来潮就此剃度为僧,如今他忽然决定不再学佛,连俗家弟子也不做了,老父亲苏秀才老怀欣慰,足足放了半日鞭炮庆祝。
“他以后就不是俗家弟子了,也不要再叫他妙能师兄了,他的本名叫浣之,苏浣之。”
其实那个啥,崔小眠真的很想告诉妙能,那天夜里她真的不是故意的,她只是把他当成了贺远......
妙能就这样走了,临走也没有再来见崔小眠一面,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i°
妙能,不对,浣之走了,崔小眠感觉她的童年时光也即将结束了,从此她便要与青灯古佛为伴,待到十三四岁可以自立门户,她便蓄起长发,回到桃花城里重起炉灶,到那里谁能想到这位如花似玉的美少女就是昔日小光头,别说官府找不到她,就是乐平公主的狗腿子冯老头也认不出她了。
遥想当年,她与贺远策马驰骋,快意江湖,有钱时锦衣玉食,没钱时便出去偷一炮抢一炮,多么逍遥自在,痛快淋漓,可如今那一切只能成为回忆,贺远生死未卜,而她也做了和尚。
她的身体完全复原时,已是秋末,寺院里到处都是残枝落红,几个小沙弥正在清扫枯叶。
她在寺院里转了一圈,回来时袖子里多了两朵黄菊花,这是方丈门前花盆里的,一看就知道方丈对这盆菊花甚是喜爱,花枝修剪的整齐利落,就连花儿也开得异常肥美。
崔小眠又来到香积厨,假装是帮志觉大师订一碗梗米粥,等她从香积厨出来时,袖子里不但有素火腿、香菇,还有一把稻米。
她回到志觉的一亩三分地,秋日的午后天高云淡,阳光也是清清冷冷的,空气中飘来淡淡的檀香,这是寺院里随处都可以闻到的味道,但是崔小眠却想起了妙能,第一次遇到他时,就在这廊下,他的身上散发着淡淡的檀香。
苏浣之,一个陌生的名字,崔小眠记忆力一向很好,可是这个名字她却费了好大劲儿才能记住,她还是喜欢他最初的名字——妙能。
或许有一天,长发齐腰的她站在他面前时,他已经不再认识她,其实直到现在,崔小眠都无法理解妙能那日之后的表现,也可能根本与她无关,只是他大彻大悟,想要回家做个好儿子,承欢父母膝下。
志觉爱静,他住的地方也是选离大殿的,午后更是静得出奇,就连那经久不衰的木鱼声也听不到了,偶尔传来一两声鸟叫。
听到鸟叫声,崔小眠的唇边漾起一朵甜甜的笑,她找了一片空地,把准备好的竹筐用根筷子撑着放在地上,竹筐下放了刚刚顺来的稻米,又在筷子上面系了一根长长的绳,她牵着绳子,远远地趴在一株古柏下面,守株待鸟,等着贪嘴的麻雀到筐下啄食,她便将绳子一拉,用竹筐把麻雀罩住。
这还是她上中学时,课本上的鲁迅先生教她的。自从上一次被抓后,小丫再也没能把卤肉送进寺内。大病初愈,别说是肉,寺院里连个鸡蛋也没有,和尚可以这样,可崔小眠要对自己负责,她只有八岁,先不说长大后出落得亭亭玉立,苏遍天下,总是这样青菜豆腐,她崔小眠能不能长大都是问题。
如今是深秋时节,正是贴秋膘的好时候,可是她前阵儿生病掉下去的肉肉还没有长回来,更不用说秋膘了,难道要用豆腐往身上贴吗?更何况和尚日常吃的饭菜和以前贺远带她吃的那些素膳根本沾不上边儿,美味营养全都谈不上。
和尚一日只有两餐,像现在是午后,一天的饭便已经全部吃完,妙能在时,常常溜出寺院给她买零嘴儿,那个时候即使没有饭吃她也饿不到,可是如今再也没有人给她偷偷买来脆麻花、炸丸子,一代大厨每天饥肠辘辘,说起来一把辛酸泪。
凭着自学成材的捕鸟手艺,崔大厨在寺院里终于能给自己开小灶了。寺院里的鸟儿一向生活得无忧无虑,在这里住了多少年,这些鸟儿就有多少年不知人间疾苦,更不知道世上还有人要捕鸟裹腹。
当那一个个肥硕的小身子毫无防备地跳进竹筐中间时,崔小眠拉动绳索,不到一个时辰,她就抓了四只麻雀!
一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