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师伯,可有它法?”对于上下两策,通天都不愿选择,上策虽好,却要令普通弟子牺牲,至于下策,或许能让其他修士替换截教门下,然而一旦失误,截教之人死伤或会更为严重,因此通天再次开口,以求万一的希望。
对此梅自寒心中暗自摇头不已,只见他坚定回道:“除此之外,无有良法!”
既然如此,通天就必须做出选择,相比记名弟子、外门弟子,通天显然更为看重亲传弟子,不愿其有任何损伤,因此待他考虑片刻,便唯有无奈道:“弟子只得选择上策,多谢师伯指点。”
其实,通天不是想不到此点,而是因为其心性不坚,不愿牺牲任何一位弟子罢了,亦或是说,他没有断尾求生的勇气,这般心性,如若是在前世,根本不可能有多大的成就。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纵观华夏古代历史,无不如此,每每王朝更替,其中枉死者不知几凡,也不见有豪杰之士怜悯,曹操最为困难之际,曾经以众生之肉充当军粮,如此方才赢得战争。
若非盘古遗泽甚厚,以通天之心性,基本无有成圣的可能,若非及早被鸿钧收为弟子,其一旦出于昆仑山三清殿,便很可能在龙凤量劫之内陨落,也就不会再有如今偌大的截教。
“既已有了决定,便应毅然为之,不可左右摇摆,否则必生祸事。”见通天并未下定决心,梅自寒再次推其一把。
“好叫师伯得知,无论品性如何,其均为弟子之徒,如吾直接弃之,安可再为人师?”于通天心中,仍旧不愿舍弃任何一位门人。
如此令梅自寒一阵无语,作为一方圣人,尔怎可如此不智?
对于通天这一缺陷,即便梅自寒都能看出,更逞论其师鸿钧乎?由此观之,鸿钧之所以应下天道之事,应该是欲以此健全通天心性,令其不再为门徒、弟子所累。
旁人或许不知,然梅自寒却早已深知,于一众徒弟之中,鸿钧最为看重通天,因其一贯不服输的斗志,方可令修为精进到更为高深的程度。
至于元始之阐道,亦或说是维护天道之道,根本无法入鸿钧法眼,至于老子之无为之道,虽较元始更好一些,却也几乎无有突破天道期的可能。
最后便是西方二圣与女娲三人,接引与准提早已是天道傀儡,因此最不被鸿钧看重,而女娲一介女流之身,便于先天上限制了其成就,再加上修炼速度仅与准提相当,亦不为衣钵弟子之选。
为了通天本人,鸿钧悍然毁去偌大的截教,可见其心性之坚,如若通天有着这样的心性,自也不会收下万仙,以致徒生大教破灭之祸。
既然封神一事已为鸿钧定下,梅自寒也不愿多加参与,是以对通天言道:“如何取舍,全由师侄一人决定,贫道原不欲参与俗事,此前为汝所定两策,保全截教足以,至于之后该当如何,全凭师侄算计。”
见梅自寒语气愈发淡然,通天不禁有些心惊,生恐自身惹怒对方,因此急忙再拜道:“此前一事全为弟子之过,望师伯见谅!”
“大教之内,原本就有着良、芜之别,去芜方可存真,尔既不愿伤及作恶之徒,又欲保全醇善之人,世间安得两全之法?”梅自寒一阵无奈道。
如若通天是为自身之徒,他或许也会如鸿钧那般,以封神一事,令偌大的截教毁去,如此通天方可从此脱离困境,以之完善心性,从此再也不为弟子所累。
见师伯话说到这种程度,通天也不得不应道:“弟子甘愿取其上策,一经返回道场,便与众弟子商议。”
闻及此言,梅自寒顿觉通天此刻已然无救,狠心将之写入封神榜,汝竟还欲与其商议,如此谁人会甘愿身死?势必将于碧游宫内苦苦哀求,一旦通天不应,或许直接离教也未为可知。
对于此事,梅自寒不愿再提,于是右手一指,又在岛外大阵之中开辟一方通道,以供通天离去,其后才言曰:“此事汝可自便,贫道不欲多加理会。”
“多谢师伯相助!”
向着梅自寒再拜后,通天才闪身进入通道,须臾间便已来到南海之中,此后偌大的混沌岛缓缓隐匿,不到一时三刻,便已完全消失踪迹,再也不为洪荒之人寻到。
眼见于此,通天不禁暗叹一声,却是一步向着东海迈去,直接现身于碧游宫内,随后方才令童子出于宫外,传召一些弟子前来。
这些门徒的修为,均在金仙与太乙金仙之间,平时多做恶事,原本通天以其乖巧,不愿其枉死于封神之役,然而经混沌岛一行,却不得不将之舍弃。(未完待续)